华声在线7月28日讯(文/视频全媒体记者高煜棋通讯员乐梧亭罗文嘉邵美琪陈浩然)在长沙市慧群运动康复俱乐部的乒乓球馆内,一个身影特别引人注目,光头、轮椅、绑在手上的球拍量华网,她就是李霞。2012年,一场车祸中颈椎断裂,她的世界坍缩进轮椅。2019年,她拿起乒乓球拍,新的人生铺展开来。
7月28日,记者见到了正全力备战,冲刺12月全国残疾人运动会的李霞。
(李霞手绑球拍练习发球)
比起技巧,训练先要解决的是生存问题
2019年,当李霞第一次接触乒乓球时,连坐稳都是大问题。“她有体位性低血压,坐一会儿就头晕眼花。”教练包涛介绍道。
对李霞这样属于TT1级(肢体残疾最重级别量华网,需轮椅且上肢功能严重受限)的运动员来说,训练首先要解决的,是生存问题。
最大的日常难题是压疮,包涛坦言,“像李霞这样的脊髓损伤者,坐久了,屁股上的皮肉很容易坏死溃烂。别小看指甲盖那么大一点的伤口,治半年都不一定好,严重的得动手术刮掉烂肉。”所以,训练规则非常严格,每练30分钟,必须停下来5到10分钟。李霞要被人抱起来抬离轮椅,让受压的臀部彻底解压。手腕上的固定绑带也要解开,让血液流通,防止手部二次伤害。
另一个看不见的凶险是高温。高位截瘫让李霞失去了正常的排汗功能,身体无法自然降温。在闷热的球馆训练,体温很容易飙升,非常危险。
“用命在打球,但拦不住她热爱。”包涛介绍,解决办法就是物理降温,即使这样,李霞依然常常练到皮肤滚烫,眼神永远追逐着那颗白色的小球。
握不住球,她靠绑在手上的球拍拼上领奖台
发球,这个对常人轻松的动作,对双手几乎无握力的李霞曾是巨大难关。她无法像常人一样握球、抛球。球总是从指缝滑走,抛稳都难,更别说控制旋转和落点。如何将球发出去,需要付出远超常人的努力。
“每次为了打球,都是咬着牙在坚持。”训练结束后,李霞常自己找个地方,一遍又一遍地加练发球。
正是这种“咬着牙坚持”的精神,支撑她在今年5月的全国残疾人乒乓球锦标赛上夺得TT1级女子单打季军。
随着残疾人运动的发展,参与TT1级别竞争的运动员越来越多,身体条件稍优的选手给她带来巨大压力。为了备战,教练通过多球训练模拟对手打法,分析视频研究策略,不断帮她分析球路、找到信心,进行重点突破。
乒乓球带给李霞的,远不止赛场上的奖牌与掌声。训练场上的拼搏,潜移默化中塑造着她的心态。“可能把性格磨平了一点吧。”李霞这样描述自己的改变,这份“磨平”,是面对挑战后的平和与坚韧。
因为坚韧与努力,李霞成为许多残友心中的榜样。她深知脊椎损伤后的心理困境有多难跨越,坚持用实际行动传递力量——“接受现实,继续前进”。
目前量华网,李霞正全力备战12月的全运会。教练为她制定了强化短球和左右转换等训练计划,期待她在赛场上的精彩表现。
长宏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